3月14日,体育学院在鄠邑校区崇文楼118报告厅举办学生实习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,特邀我校兼职教授、我国知名体育产业专家、上海体育大学刘清早教授讲授题为学生实习、就业指导实务——以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为重点、兼论体育产业项目赢利分析的报告。体育学院院长李寿邦、办公室主任侯阳、学工办主任姜国平、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共同参与。
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,既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,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领域。刘清早教授以“新时代体育产业的机遇与挑战”为切入点,系统阐述了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。特别提到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,认为“健康需求升级将催生万亿级消费市场”。刘清早教授结合近几年发布的31项国家级政策文件,系统梳理了政策特点与发展机遇,指出“体育产业需紧扣国家战略,从赛事、培训、科技融合等领域实现突破”。
针对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的盈利渠道,刘清早教授从赛事运营、体育培训、体旅融合、智慧体育等12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,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,强调“体育产业需深耕内容与项目,切忌空谈概念”。明确区分“体育行业”“体育事业”与“体育产业”三者的关系,强调“体育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,核心是满足健康消费需求”。
作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亲历者与推动者,刘清早教授还在讲座中分享了从业45年来的感受。一是体育产业需扎根服务本质,其核心是为健康需求提供可持续的消费服务,从业者需摒弃“暴富心态”,秉持长期主义;二是跨界融合是必然趋势,体育与科技、教育、文旅等产业的深度融合,将催生多元职业机遇;三是专业能力与情怀并重,强调“用专业赢得尊重,用情怀坚守初心”的服务理念,希望广大体育学院学生夯实专业技能,同时保持对行业的热爱。
针对当前的就业市场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抉择,刘清早教授通过数据对比与案例分享,为学生在“就业、深造、先就业再深造”等路径间提供决策参考。他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要理性评估自身需求。考研或就业的选择应基于个人职业规划、自身能力与家庭条件,避免盲从;二是实习前置化思维。鼓励学生通过高质量实习积累行业认知,明确职业方向;三是逆向思维决策。建议学生“从终点倒推人生规划”,例如“若目标为体育企业高管或创业,需优先积累基层管理经验而非盲目考研”等。
在报告会总结环节,李寿邦指出,本次讲座既是职业规划的“指南针”,更是行业认知的“启蒙课”,体育学院将紧跟市场需求,完善教学培养大纲,多方促进校企合作,搭建实践平台,助力学生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。接下来,体育学院将继续邀请刘清早教授深度解析体育产业如何盈利,指导学生参与更多实践项目。
文字:侯阳 图片:宋广伟
编辑:侯阳 审核:苟毅飞